6间牛舍,100多平方米,20多头肉牛。
“我是借钱开始养牛的,别说帮助别人脱贫了,之前自己脱贫我都不敢想!”提起脱贫路上的一桩桩事,如今成为养牛大户的尹传合百感交集。
尹传合今年39岁,是封丘县赵岗镇孙村村民。2014年12月,尹传合的妻子孙丽芳不幸遭遇车祸,造成脑出血,失去了劳动能力。尹传合既要照顾妻子,还要养活两个年幼的孩子,可谓既当爹又当妈。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,因为孙丽芳的车祸,生活变得异常贫困。
在纳入贫困户之前,家里收入全靠尹传合一个人在镇区附近打零工赚取,家里经济收入有限,生活十分窘迫。
办理低保、购买医疗保险、提供每月300元的公益性岗位、进行每学期400元的教育扶持、免费安装电视机顶盒……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后,尹传合一家享受到了多项帮扶政策。“不光是享受政策,最重要的是享受到了县里、乡里、村里等各方对我们的关心。我以前总觉得老让人帮着难为情,但他们无论做什么都会先考虑我们的感受。”尹传合动容地说。
在政府的帮扶下,尹传合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,充满了动力和干劲儿,下定决心一定要摘掉贫困户帽子。通过不断地摸索,他发现,发展养牛是一个很不错的致富之路,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,尹传合立刻付之行动。2016年秋季,尹传合向兄长和亲友借了10万元,利用自家院子大的优势,在院子后面盖了3间60多平方米的牛舍,买了7头肉牛,开始了他的养殖之路。
干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,由于没有养殖经验,自己文化水平也不高,尹传合在最初开始养牛的时候,也遇到了很多问题,但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儿,刻苦学习养殖知识,认真钻研养殖技术,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养殖方法,并收获了养殖的第一桶金。
由于牛在喂养中离不开秸秆,每当夏收、秋忙时节,尹传合就到田间地头,向村里群众收集秸秆。为缓解村里秸秆禁烧压力,在收集秸秆的同时,他还不忘向群众宣传秸秆禁烧政策。
有了一定的经验,尹传合看到了自己养殖场的未来和希望。2017年初,尹传合在原有养殖场的基础上又新建了3间大约70平方米的牛舍,存栏13头大牛、6头小牛。规模扩大了,尹传合就想着改变以往传统的养殖方法,通过网络和查阅相关书籍,他发现对秸秆进行青储能够长时间保存秸秆中的营养成分,青储的饲料可以很好地保持饲料青绿时期的鲜嫩汁液,使得新鲜的秸秆中的营养成分不流失,而且青储的饲料柔软多汁、气味酸甜芳芬,十分适于饲喂肉牛。既然好那就做,尹传合立刻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挖了一个两米深、3.5米宽、长18米的大坑,对玉米秸秆进行青储,并获得了成功。
2017年,尹传合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,成了一名光荣的脱贫户,成为其他贫困户学习的榜样。对于未来,尹传合信心很足,他还要再增加肉牛的存栏数,逐渐扩大养殖规模,把剩余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。“不勤快,再好的政策也没用,政府能帮我们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,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,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,要靠自己把日子越过越好。”尹传合告诉记者。
尹传合的日子越过越甜,时不时就能听到从他嘴里哼唱起歌声。
在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,尹传合还不忘帮助其他贫困户,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,并积极主动协助村“两委”参与到村中秸秆禁烧、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中。每当提起尹传合,左邻右舍就会竖起大拇指,夸他是个能干热心的人。